見縫插綠景觀多 生態技術污染少
由新加坡與江蘇省共同打造、南京市政府全力推進的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一直備受市民關注。這一項目預計將在2020年基本建成,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新增就業人口近10萬。目前,建設情況如何?南京市建鄴區近日組織媒體探訪江心洲。 生態綠化面積逾半 站在南京綠博園對面的夾江江濱,展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片風姿綽約的風光帶。這里是濱江風光帶(夾江側)示范段。青奧之前,總長約12公里的江邊風光帶(夾江側)將全線貫通。 “我們的主旨是凸顯‘野趣入城,城市田園’。”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開發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副總規劃師余曉琨說,跟對岸相比,江心洲生態環境的打造在風格上有所不同。整個景觀項目特別是濱江風光帶項目,充分借鑒新加坡景觀建設的元素,更加突出生態與野趣。在余曉琨看來,生態建設上的“新加坡元素”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注重立體綠化,不僅注重平面綠化,還在墻面、屋頂等地方見縫插針做景觀;二是注重保留原有植物和群落結構。 在江濱,記者看到不少粗大的柳樹。“這都是原來江堤上的,在護坡修繕時盡可能都保留下來。為了保護這些柳樹,我們對整個設計都做了調整優化。”而護坡修繕中,采用國際上先進的“雷諾護墊”生態駁岸的做法,底層土工布上先覆石塊,再上鐵絲籠,覆土后播上波斯菊、黑麥草等植物種子,近看是護岸,遠觀就是綠色景觀。江心洲所有沿江護坡及內部河道護坡,全部采用“雷諾護墊”。而在洲頭,一座森林公園正在緊張建設。公園規劃總占地面積約71公頃,分成兩期開發建設。作為整個青奧軸線的一部分,森林公園做了重點設計和營造,一期分三個區域,除了入口啟動區外,還有生態體驗區和體育休閑體驗區,同樣依據“野趣入城、城市田園”的定位來設計。森林公園旁邊,就是剛建好的“南京眼”步行橋,青奧前,市民步行、騎電動車就可直達免費開放的青奧森林公園游玩。15平方公里的江心洲,生態綠化面積將達8平方公里,超過一半,生態島可謂“名副其實”。 產業園集聚“頭腦產業” 車過夾江大橋,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新緯壹國際生態科技產業園”。“新緯壹”源自新加坡緯壹科技城,那是新加坡舉全國之力,花了近20年打造的特色科技園區,這一園區將在南京江心洲重現。去年11月25日,江心洲上首幅出讓地塊由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摘得,地塊被用于開發建設以新加坡緯壹科技城為典范的首個產業綜合體項目。 新加坡·南京生態科技島管委會辦公室規劃建設科羅正敏介紹,20萬平方米的“新緯壹”整體設計由美國NBBJ公司操刀,將引進國外最新的科技產業園設計理念。“新緯壹”分為生態科技產業園、規劃展示中心、江島新天地、國際生態社區等四大組團,周邊各類生活配套齊全。產業園內,將全部集結研發總部、設計創意之類“頭腦產業”,沒有一家制造工廠。目前,展示中心和臨江的休閑文化娛樂中心“江島新天地”已基本成型,意向入駐項目包括中興泰富、英倫中心、IBM等著名集團。 原島安置拆遷居民 江心洲上“世居”(祖祖輩輩生活在此)村民有1.4萬,生態科技島的大規模建設必然涉及這些“島民”的拆遷安置,相關部門已規劃建設5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而拆遷工程將分3年進行。生態科技島在規劃之初就優先考慮島上居民安置,提出對“世居”村民進行原島安置,并在島上鄰近核心區域的位置預留規劃用地,安置江心洲上拆遷村民。2010年10月20日,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安置房等首批項目率先啟動,建成后的安置房將按成品房交付。 “生態島上安置房可以說是全國最頂級的安置房!”羅正敏說,江心洲吸收新加坡“組屋”榜鵝新鎮規劃建設的先進經驗,利用島上現有自然條件,為島民提供安置房屋。新加坡組屋榜鵝新鎮是“生態鄰里”典范,生態島將運用外墻及屋面保溫隔熱技術、太陽能光熱系統、雨水回收利用技術等多項生態技術,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目前,40萬平方米的一期安置房項目中,中東組團已全部封頂,選房也已完成,青奧會前可入住;西組部也將在青奧會前封頂。安置房采用“全裝修”,房主可拎包入住。安置房選址很好,正對濱江風光帶(夾江側)示范段,又在“江島新天地”旁邊。從交通來看,安置房就在全島大動脈一號路上,距地鐵站僅兩三百米,將來一號路還可能通有軌電車,方便居民綠色出行。 |